孤独症儿童基本沟通三部曲之三——语言描述和示范
语言描述和示范:在上次谈到的眼神注视和姿势动作的过程中,都需要配以语言示范。如,等他来看你或拉他的手去指的同时,都可以说他想要的物品名称或简单的动词(像“糖糖”“要”“开”等)作为示范。需要强调的是:
1.很多家长一着急就会说一些没有作用的话,如“你要什么?”“说糖糖,我就给你”等,这些话对于没有语言或者仅有单字单词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此时,家长需要的就是直接说出孩子当下应该说的话供他模范,如“要”、“糖糖”等,强调的是语言与情景的配合。
2.对于所有孩子来说,教语言的原则是“多一词”,即你说的永远只比孩子对一个词。如孩子没有语言,则每次最多说2-3个字;如孩子已经会说单词,则你可以加一个字/词(如孩子说“水”,你说“喝水”;孩子说“泡泡”,你说“大泡泡”等)。
3.语言描述和示范一般每次重复2-3遍,每次间隔2-3秒左右,给孩子有反应的时间,在语言描述和示范2-3遍后将物品给孩子,或作出孩子要求的动作。
注意:在上述训练过程中,很多孩子不能等待,会出现行为问题,如哭闹、躺在地上甚至打人、自伤等,此时家长应该停止,不满足他的要求,但也须切记不能打骂孩子,并注意孩子的安全。
通常你可以尝试做的是:哭闹时只是在一旁加以情绪上的安慰,打人或自伤时可以阻止他,如将他放到沙发上。等他情绪平静,再用其他想要的东西吸引他。以后的训练中,可以适当缩短等待的时间,并尽可能敏捷地捕捉到孩子的有效沟通方式,如看你一眼、发声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减少孩子以哭闹来表达沟通的次数,渐渐地可以通过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训练的强度。
还有一些孩子,家长等待或示范时,他就对物品或游戏不感兴趣了,此时不一定要继续下去,更不要主动满足他,可以在后面的活动中继续寻找机会。
每日记录范例:
眼神注视 |
主动 |
被动 |
回避 |
1.早上起床时,妈妈叫他 |
√ |
|
|
2.妈妈叫他名字 |
|
√ |
|
3.… |
|
|
|
主动:孩子自发地看向成人。
被动:当成人去看着孩子,或用他喜欢的东西/声音吸引他时并放在脸部附近时,会看向成人。
回避:成人看向孩子,他会避开对方的目光。
姿势动作 |
家长辅助后完成 |
家长示范后完成 |
自发完成 |
1.看到牛奶要喝 |
√ |
|
|
2.表示要出去 |
|
√ |
|
3.… |
|
|
|
辅助:1.完全辅助:直接与孩子有肢体接触并帮他做出相应动作,如拉着孩子的手做出用食指指物的动作;
2.部分辅助:直接接触孩子肢体,但不帮他做动作,只做些指示。如拉拉孩子的手,用以提示他可以用手指物。
示范:家长做出正确的动作供孩子模仿,不直接接触孩子。
自发:孩子在没有任何示范或辅助的情况下自发作出动作。
语言记录:主要记录孩子目前已经会的语言,以及在每个沟通场景下你如何为孩子做语言示范,孩子又是如何反应的。
儿童最早学会的50个词:
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婆、呜呜、姐姐、鸡、鱼、宝宝、汪汪、吃、猫、拿、蛋、鸭、狗、球、手、脚、灯、阿公、哥哥、弟弟、糖、妹妹、饭、鞋子、鸟、喵喵、不要、眼睛、耳朵、月亮、肉、饼干、嘎嘎、电视、菜、阿姨、大、娃娃、我、门、谢谢、衣服、裤子、叔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