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
世界艾滋病日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艾滋病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与我们孕产妇相关的"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的小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预防但目前不能治愈的传染病。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这三种疾病不仅会损害母体健康,还可能在孕期传染给胎儿造成各种并发症。通过孕产期疾病检查,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及时、综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发生,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改善儿童健康水平。
艾梅乙传播的途径和母婴传播风险: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均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艾梅乙母婴传播的危害有多大?
艾滋病
感染艾滋病产妇如果不尽早进行母婴阻断可能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出生的孩子还可能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
梅毒
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如不早进行母婴阻断,可能发生自然流产、死产、胎儿水肿、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孩子还可能是先天性梅毒患儿。
乙肝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产妇如不进行母婴阻断,孩子可能感染乙肝病毒,90%发展成慢性HBV感染。慢性肝炎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